交流动态
北航学生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交换学习心得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27

在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四个月中,我不仅领略了与国内不同的教学方式,收获了知识,还切身体会到了英国文化。
20142015年秋季学期我一共选了四门课,分别是Translation in Society: Language, Ideology and Communication, Chinese Language for Work 3, Chinese Translation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Translation in Society与翻译概论有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如翻译的单位,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功能翻译理论等。老师给了一张阅读清单,里面囊括所有与翻译理论有关的书籍。作业是写论文,需要用理论来分析现实翻译存在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例子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也让我在翻译过程中思考更多的问题,如在何种语境下使用怎样的翻译策略,何时需要使译文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原文保持一致,何时需侧重源语言内容的翻译而不是语言风格和形式的翻译。
Chinese Language for Work 3侧重实用性。这门课涉及:艺术与文化,健康医疗以及人口学。虽说与翻译有关,但这门课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提取有价值信息以及为文章立意的能力。老师给我们很多文本材料,都与课上讨论的主题有关。但是,我们要根据自己为文章立的意选择文本信息,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值得采用。每次作业都有brief设定学生身份,如联合国实习生或英国妇女协会工作人员。所以翻译时要采取的语域和语言风格就因身份不同而变化。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为不同的机构部门工作要采用合适得体的翻译方法。比如一次作业假定我为英国健康杂志工作。该杂志语言平实易懂,目标人群为中老年人。这些因素都得纳入译者的考虑范围之中。
Chinese Translation2 是笔译课。这门课主要翻译新闻报道,偶尔老师也会让我们翻译一些实用文本如老年人活动中心广告以及律师事务所通知。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匮乏。因为是英国老师授课,所以文章是由中文译成英文。虽然心里知道该怎么翻译,但要用英文表达却着实困难,想不到确切的词语与句式。针对这点,老师要求我们大量阅读英文期刊报纸,以扩大英文储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跨文化交际课。选这门课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文化背景差异非常大。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放弃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偏见和定式思维,学会用多样化的文化视角分析问题。如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数量也大大增加,拥有在多文化环境下工作与交流的能力至关重要。这门课主要分三部分:老师讲解,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及课后阅读相关领域著作,其中课上讨论占相当大比重。
在课余时间,我去了国家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参观了伦敦有名的景点,增长了见识。伦敦许多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它们都是拓展视野的绝佳场所。
(翻译系 12291101 徐旻)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