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动态
北航学生赴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交换学习心得(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05

我是裴垚,于2015年3月28日起,在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德语系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学习活动。我十分感谢学校和学院能够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留学机会,并在此次留学中收获颇丰。
在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学习的几个月里,我一共参加了14门课的学习,并取得其中7门课的成绩。这14门课程分别为德语基础课:1门德语科技写作;2门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课: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导论,课程设计和观察;6门德语文学课:以科学视角分析文学;德语文学中的金钱,以《节日之前》一书为例分析叙述理论,中世纪骑士学,20世纪德语文学,弗兰茨卡夫卡;1门德语交流学课:声音和交流;1门德语语言学应用课程:不同文化间的手势;1门德语翻译课;以及2门英语课:英语C1,跨文化交流。
除此之外,我还抓紧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的课后学习:广泛涉猎德语原版书籍,与德国同学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并做课堂展示。所阅读主要作品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卡夫卡《饥饿艺术家》,《审判》,《城堡》,《乡村医生》等几乎所有重要作品;20世纪重大德语文学流派作家的主要作品近10部;艾克曼关于语言与情绪关系的著作;不同文化手势对比的相关学术论文;关于中世纪骑士格斗艺术的论文;《尼伯龙根之歌》;施托姆的中篇小说《茵梦湖》以及相关学术论文等。其中,《梦的解析》是20世纪德语文学这门课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虽然作为一个外国人,有着语言上的困难,我却带着刨根问底的精神,和对精神分析学的强烈兴趣,选择了这部让以德语为母语的同学都感到困难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报告题目。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吃透了其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第七章《梦的细节步骤》(德文原版),并成功的用书中的关键词条理清楚的在课堂上为德国同学介绍了其中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与负责其他章节的德国同学讨论书中问题时,我发现自己的德语水平不仅完全能够达到和他们顺畅交流的地步,更可以反驳他们的观点,有条不紊的讲述自己的理由,并得到对方的认可。
在声音与交流课上,我又是选择了最困难的题目之一《语言与情绪》,介绍艾克曼的抽象理论。再此,我再次发挥自己优秀的德语能力,顺利而条理清楚的讲授内容,得到了最高分1.0分。在课程设计与观察课上,我根据自己几年的英语辩论经验,将德语辩论引入课堂。当我做完展示的时候,老师的评价甚至震撼了我。我至今还记得她的话:“你的演讲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没想到它竟然会这么优秀。我感谢你为我们大家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课程设计。我希望在座的大家,尤其是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能够向你学习。你的德语实在是太好了,竟然能够自由的说出如此长的从句,并且从句套从句,这么自如。”我至今很感谢这堂课,让我第一次认识到,我自己身上的一个重要潜能,对于任务的管理设计能力。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诲和我自己的刻苦读书以外,我也积极参加了一些学术科研活动。首先,我作为唯一的亚洲学生,参加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的学校写作社,用德语进行文学创作。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热爱文学创作,特点不一,热爱生活的朋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仅仅是我们一起举办的几次读书会,还有和十个德国朋友去奥格斯堡的那次旅行。应奥格斯堡大学之邀,我们一行十一前往那里举办读书会。我的德语小说《双影人》有幸被选中进行朗读。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社会和自己理想世界之间被不断撕扯的男孩的心路历程。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任何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处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而矛盾的张力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推进人类不断向前求索的动力。这一点是我在德国切身感受到的中西文化冲突的深刻写照。
除此之外,我还有幸参加了以“梦”为主题的为期三天的第六届全德青年比较文学大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讨论话题的广泛和个性十足。但是共有的一点都是对文学的热爱。在这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不少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每个人贡献着自己的思考,这种思想碰撞就会产生更多新的观点来。这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在德语学习方面最后要汇报的内容也许就是对我那些德国朋友的感激之情了。我还记得,我的好朋友每天来拜访我,为我整夜整夜讲解德语单词用法,讲授德国文学理论;我与好朋友经常见面,为我专门整理很多德语俚语俗语,一条一条为我讲解用法;我的好朋友看到我学习德语翻译没有基础专门抽出时间为我补课;我的好朋友看到我考试困难,不顾自己期末时间紧张抽出整天整天的时间陪我复习。都说德国人相对封闭,外国人难以融入本地人圈子。但实际上,这一方面是文化差异,但另一方面,真心总能换来真心。我,作为孤单漂泊在异乡的旅客,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帮助我,无条件的为我花时间,无私的交给我知识,给我勇气。课堂,自学,活动,交流,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德语环境。我于是明白,想取得语言学习上的进步,最好的办法是将自己的棱角磨平,去融入那个社会,将一切变得自然。所以,在未来的德语学习中,我希望更多地去接触德语环境,取广泛接触德语信息,把生活德语化,德语也就慢慢变得生活化了。
在德国半年,我充满着感激,感谢祖国,感谢贵国,感谢留学基金委,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谢在我犯错时包容我的人,感谢在我弱小时帮助我的人,感谢在我无处可归时收留我的人,感谢花时间陪我的人,感谢邀请我做客的人,感谢时常给我发信息挂念我的人,更要去感谢伤害我的人。我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去感恩也会变成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文/裴垚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