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和北京市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举办的“‘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近日圆满落幕。经过校级、市级的多轮选拔,我校外国语学院两支学生代表队:王涵曲团队及冉阳团队双双斩获北京市一等奖。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主办,旨在启发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发掘中华大地的生动故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赛事包含高校校内初赛,以及北京市高校决赛两个阶段。本届比赛的主题为“大美中国·故乡风韵”,要求学生从个人视角、以一名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身份,为中国故事的传播发掘丰富内容。
我校外国语学院对此次比赛十分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为选拔出优秀参赛作品,外国语学院《高级英语》、《中西交流概要》、《大学英语》等课程团队,广泛征集学生团队作品,经专家组投票评选,最终选出立意高远、制作精良的两个短视频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北京市决赛。
外国语学院的指导教师胥国红、李蒙、刘巍巍、王泉、于敬华等几位老师,在代表队准备北京市决赛的过程中,针对总体选题、脚本撰写、素材选取、后期效果等方面,给予了系统性的深入指导,提供了大量专业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两团队作品向更具文化底蕴及创新性的层面进步,并最终助力我校选手取得佳绩。
我校获得一等奖作品之一为《寻鸢逐梦》,制作团队为王涵曲、李晨希、楚合拉、玛丽亚木、董竞遥。作品旨在展现中国风筝文化。作品追溯到数千年前风筝的起源,回顾了风筝自军事用途走向民间生活的历程。同时,以风筝制作的“四艺”为线索,通过制作并放飞风筝的方式,带领外国友人亲身体验了中国风筝文化的乐趣。最后,通过采访中华风筝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氏风筝第四代传人缪伯刚先生,深入发掘了中国风筝背后的文化影响和现实价值。
另一一等奖获奖作品为《问天》,制作团队为冉阳、李壕冬、李一丹、张卉洋、尹洋。该作品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光辉文化历史,采用“剧中剧”的形式,以屈原所著长诗《天问》为线索,生动展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和对浩瀚宇宙的无限向往,传达了中国人血脉中对“探求未知”和“发现真理”的热切渴望。作品一步步呈现了中国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对“未知”进行探索和回答,凸显了中国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民族精神,生动彰显了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进一步展现了今日中国的强大与自信。
我校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语言及跨文化大赛,以赛促学,以赛验学。将外语学习的目标定位:运用优秀的语言及跨文化沟通技能,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沟通的桥梁。我校学子在本次比赛上获得的成绩,展示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的文化储备、出色的英语能力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语言课堂的教学理念和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