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
我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守正与创新论坛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27

20191222,来自全国兄弟院校的数十名外语学者齐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守正与创新论坛”。参会学者有(按姓氏笔画排序):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王立非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军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红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李舟军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佐文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敬源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红薇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真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林允清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封宗信教授、扬州大学副校长俞洪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室主任顾曰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宝宝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梁茂成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巢文涵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董敏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熊文新教授。此外,我院部分教师和博士生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坛由我院卫乃兴教授主持。首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教授致欢迎辞。赵罡教授简要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和特色,并高度肯定了此次论坛召开的意义。然后,由八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李宇明教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讨论了智能写作带来的现实问题与伦理焦虑,呼吁社会各界应以积极态度拥抱智能写作,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顾曰国教授对人工智能作了回顾,论述了人类智能与自然智能之间的区别,讨论了人工智能、人类智能与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强调了多模态充盈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王克非教授提出外语学科要面向国家,服务国家需求,为国家培养人才;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人才;面向创新,追求学术理论创新;同时,外语学科要面向未来。郭英剑教授讲述了新技术革命的特点,鼓励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使用新技术,同时要对新技术保持警惕,不能完全依赖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俞洪亮教授介绍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然后重点论述了外语学科专业综合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代外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路径。李舟军教授回顾了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讲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新范式和当前进展。常宝宝教授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范式变迁和深度学习的优点及其带来的进步,分析了经验主义方法的数学和语言学基础,讨论了机器理解和人类理解。李佐文教授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坚持外语人才培养的人文性,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主旨报告后,学者们就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守正与创新这一主题,纷纷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既给外语学科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此次论坛恰逢其时,深化了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的认识,促进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外语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流。

最后,卫乃兴教授发表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新形塑外语学科的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机器对语言形式的处理已相当准确与高效,对意义的处理也在快速进展。挑战与机遇俱在。积极应对变化,介入变化,调整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策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应是外语人的职责所在。毋容置疑,外语语言文化能力与外语思维能力实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守之“正”,但学生的多元知识构建、科学素养培养以及应变能力拓展则亟待研讨——此即“创新”的应有之义。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